亚当的创造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 壁画, 1511, 570×280 厘米
评论
2
关于作品
艺术类型: 壁画
题材和对象:: 画像, 宗教画, 讽喻画
技法: 壁画
创造日期: 1511
大小: 570×280 厘米
地区: Vatican
作品在精选中: 138 selections

作品描述 «亚当的创造»

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创造亚当1508-1512 博物馆西斯廷教堂,梵蒂冈) 与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艺术史上最著名和最具标志性的图像之一。作为教皇朱利叶斯二世(1444-1513)于 1508 年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天花板壁画的一部分,它受到了庆祝、分析、模仿和辩论,而且它几乎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塑造了公众的方式想象上帝、亚当、天使和人类的圣经创造。在美学上,它是平衡和动态的,亚当肌肉发达、年轻的身体借鉴了早期的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以及米开朗基罗对比例和解剖学的广泛知识。尽管乍一看,这似乎是对创世记中描述的上帝赐予亚当生命火花的直接描述,但与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样,它包含了艺术史学家和公众仍在几个世纪后试图破译的秘密信息。

亚当的创造的焦点是第一个人类和他的创造者几乎触摸的手指。米开朗基罗巧妙地将它们描绘得尽可能接近,让我们怀疑这是在上帝接触亚当之前的那一刻,赋予他生命并代表尘世与神圣的结合,还是在此之后,代表他们的分离。亚当摆出轻松的姿势,似乎愿意接受上帝的礼物,而上帝是一个强大、坚定、威严的人物,被一群天使(以及两个经常争论不休的人物)围绕并扶着红色斗篷。

在见证基督教神话中这一关键时刻的小天使中,有一个女性形象,似乎对造物主很重要。她比其他人更聪明,他的手臂环绕着她。是夏娃,等待从亚当的肋骨中诞生吗?圣母玛利亚?如果是这样,她左边的小天使,是上帝的手指放在肩膀上的那个,耶稣吗?他是不是因为有一天他将不得不为他父亲的新宠儿的罪受苦而被拒之门外?那是在下方飞翔的大天使迈克尔,仿佛在支持整个演员阵容。 在这天界随从之中,是那位即将成为堕落天使的路西法,半张脸,抓住了女人的手臂(也许是夏娃?或者是罪人夏娃和圣人玛丽亚的形象)一个宇宙女人?)并在她耳边低语?左下角那个看起来不开心、忧郁的天使是谁?像任何自尊的文艺复兴艺术家一样,米开朗基罗留下了许多线索、秘密和奥秘,供学者和艺术爱好者思考数百年。

米开朗基罗在他的杰作中添加的一个特殊信息只有到 20 世纪才会被注意到。在 1990 年 10 月 10 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印第安纳州安德森市圣约翰医学中心的妇科医生 Frank Lynn Meshberger 医学博士指出,围绕着上帝和天使的裹尸布看起来非常像人脑。的确,一旦你看到它,它就不可能看不见。米开朗基罗解剖尸体以了解更多关于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并且当然知道大脑的内部和外部是什么样子,这对于当时的艺术家来说很常见。大师把宇宙的创造者放在一个巨大的人脑中想传达什么?也许他描绘的亚当接受的真正礼物是智力。或者也许他试图传达一个更叛逆的信息。 这位虔诚的天主教艺术家会不会在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方之一的天花板上将上帝描绘成亚当心中的想象?如果是这样,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拖钓的例子。

这幅画的另一个常被指出的谜团是亚当有肚脐这一事实。为什么第一个没有母亲出生的人需要肚脐?这是天才的疏忽还是对他真实信仰的其他暗示?亚当身后的影子看起来非常像女性的乳房、乳头等等。米开朗基罗对人类的神圣创造有怀疑吗?不幸的是,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且他早已去世,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和有根据的猜测。一些人声称,上帝周围的形状不是大脑,而是子宫,脐带是祂的手臂,伸出并赋予亚当生命。

天使们,甚至是耶稣,看到亚当看起来都不怎么高兴。也许他们嫉妒人类,或者有先见之明,看到他最喜欢的新造物会造成什么样的麻烦。而亚当本人似乎也不太愿意与他的创造者建立联系。他的身体放松而被动,他正用最小的力气向神伸出手,神似乎在用尽全力迎着大风赶到亚当身边。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上帝要我们到他那里去吗?只需要最轻微的尝试与神圣接触?

最初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被漆成蓝色,上面有金色的星星,但在 1508 年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委托米开朗基罗重新粉刷它。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对承担如此大的项目持谨慎态度,并怀疑他会失败。在他最初拒绝只画十二使徒的命令后,教皇心软了,让米开朗基罗自由地设计天花板,如他所愿。

大师总共绘制了 460 平方米的壁画和 300 多个人物,描绘了创造物、亚当和夏娃以及大洪水。他还根据启示录绘制了最后的审判,覆盖了祭坛后面的整面墙。

作为达芬奇获得“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人物”头衔的唯一真正竞争者,米开朗基罗凭借这部真正改变世界的杰作,超越了教堂内外的所有竞争对手,影响了今天的流行和宗教文化。
评论(2)